當你走上人跡罕至的道路時,你腦海中浮現的問題
走出舒適圈就是嘗試新事物來挑戰你的極限,最終會幫助你發現自己身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特質. 這可能是當你跑不了兩公里就決定報名馬拉松,也可能是你決定辭去工作去追求自己的創業夢想. 在做出開始新事物的初步決定後,你很快就會意識到這只是比較容易的部分.
當你真正「做」這些讓你真正不舒服的事情時,你的腦海裡會閃過一百個想法. 這裡我列出了兩個問題,在你這段不舒服但值得的旅程中,你總是會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事情總有一天不會照計畫進行. 作為一名新晉企業家,你會發現自己周圍都是已經就業的朋友,他們正在慶祝豐厚的薪水. 然而,你的積蓄似乎比你想像的消耗得更快,而且你的生意顯然沒有為你的帳戶帶來收入.
這裡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你的生活狀況. 馬拉松運動員有一個術語叫做“牆”,它用來描述當你身心俱疲時,你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讓自己經歷這些?”
此時,如果你心中有夠強大的理由,你就會決定繼續前進.
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
當你決定繼續前進時,你腦中浮現的下一個念頭就是對失敗的恐懼. 因為你正在做一些你以前從未嘗試過的事情,所以你無法對你的旅程的結果做出絲毫的預測. 不確定性與社會或同儕壓力的邪惡力量相結合,讓你注意到這個問題“如果你失敗了怎麼辦?”
你需要放鬆一下,用最燦爛的笑容面對這個問題. 我們有足夠多的著名人物,他們的成功和失敗舉世聞名——托馬斯·愛迪生、史蒂夫·喬布斯、理查德·布蘭森等等. 與其閱讀別人的失敗和成功,不如看看自己迄今為止的旅程. 有時你可能會成功,有時你可能會失敗. 你需要提醒自己,無論你今天身在何處,都是你所獲得的經驗的結合,無論結果如何——失敗或成功. 失敗完全沒問題,成功完全沒問題.
無論結果如何,你都應該從旅程中學習.
因此,帶著這些學習,繼續前行,去迎接另一段不愉快的旅程,在那裡你可以運用前一段旅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