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資者在尋找什麼?

目標和問題解決:任何新創公司的產品都應該具有差異化,以解決獨特的客戶問題或滿足特定的客戶需求. 專利的創意或產品對投資者而言具有很高的成長潛力. 

市場格局:市場規模、可取得的市場佔有率、產品採用率、歷史與預測的市場成長率、目標市場的宏觀經濟驅動因素.

可擴展性和可持續性:新創公司應展示在不久的將來擴展的潛力,以及可持續和穩定的商業計劃. 他們還應該考慮進入障礙、模仿成本、成長率和擴張計劃.

客戶和供應商:明確識別您的買家和供應商. 考慮客戶關係、產品黏性、供應商條款以及現有供應商.

競爭分析:應強調競爭的真實情況以及市場上從事類似工作的其他參與者. 永遠不可能進行同類比較,但強調產業中類似參與者的服務或產品非常重要. 考慮市場參與者的數量、市場份額、近期可獲得的份額、產品映射,以突出不同競爭對手產品之間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銷售與行銷:無論你的產品或服務有多好,如果它沒有找到任何最終用途,那就沒有用. 考慮銷售預測、目標受眾、產品組合、轉換率和保留率等因素.  

財務評估:詳細的財務業務模型,展示多年來的現金流入、所需投資、關鍵里程碑、損益平衡點和成長率. 此階段所使用的假設應合理且明確提及. 請參閱此處的範例估值範本(可在範本部分找到)

退出途徑:一家新創公司展示潛在的未來收購者或聯盟夥伴,成為投資者的寶貴決策參數. 首次公開發行、收購、後續融資都是退出選擇的例子.

管理與團隊:除了上述所有因素外,創辦人和管理團隊推動公司發展的熱情、經驗和技能也同樣重要.

2 投資者如何從投資新創企業中獲益?

投資者透過各種退出方式實現對新創企業的投資回報. 理想情況下,創投公司和企業家應該在投資談判開始時討論各種退出選擇. 一家業績良好、高成長且擁有出色管理和組織流程的新創公司更有可能比其他新創公司更早做好退出準備. 創投和私募股權基金必須在基金壽命結束前退出所有投資. 常見的退出方式有:

i)合併與收購:投資者可能決定將投資組合公司出售給市場上的另一家公司. 例如,南非互聯網和媒體巨頭 Naspers 以 140 億美元收購了 RedBus,並將其與其印度子公司 Ibibo 集團整合,為其投資者 Seedfund、Inventus Capital Partners 和 Helion Venture Partners 提供了退出選擇.

ii) IPO:首次公開發行是指私人公司股票首次向公眾發售. 由尋求資本擴張的私人公司發行. 這是投資者退出新創企業最受歡迎的方式之一.

iii)出售股份:投資者可以將其股權/股份出售給其他創投或私募股權公司.

iv)困境出售:當新創公司面臨財務壓力時,投資者可能會決定將業務出售給另一家公司或金融機構。.

v)回購:如果新創公司的創辦人擁有流動資產進行購買並希望重新獲得對公司的控制權,他們也可以從基金/投資者那裡回購其股份.

3 什麼是條款清單?

條款清單是創投公司在交易初期提出的「非約束性」提案清單. 它總結了投資公司/投資者與新創公司之間交易的主要要點. 印度創投交易的條款清單通常包含四個結構性條款:估值、投資結構、管理結構以及最終的股本變更。.

i) 估值:新創企業估值是由專業估價師評估的公司總價值. 評估新創公司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複製成本法、市場倍數法、折現現金流量 (DCF) 分析和分階段估值法. 投資者根據新創企業的投資階段和市場成熟度選擇相關方法.

ii) 投資結構:它定義了創投對新創企業的方式,無論是透過股權、債務或兩者結合.

iii)管理結構:條款清單規定了公司的管理結構,包括董事會名單以及規定的任命和罷免程序.

iv) 股本變更:所有新創企業的投資者都有自己的投資時間表,因此他們在透過後續融資輪次分析退出選擇時尋求靈活性. 條款清單主要涉及股東在公司股本後續變動方面的權利與義務.